作者:吴树鸣
经济浪潮席卷之处同翔网,摩天大楼铺天盖地拔地而起,数字网络漫山遍野无限延伸,而人与人之间那份朦胧的温情似乎正悄然消散。经常听到年长者怀念昔日邻里亲厚、守望相助的时光,将其投射为黄金时代的幻影,同时将当下指认为人情荒漠、大谈人情淡薄。这种“世风日下”的感叹固然带有怀旧的滤镜,却也真切触及了一个现代性核心命题,那就是当社会裹挟着物质的丰裕与效率的极致追求高歌猛进时,那份曾经“浓浓人情味”的温暖,是否注定成为时代必须牺牲的代价?
传统社会就像一个熟人的“行星系”。乡村与旧式社区中,人们被血缘、地缘牢牢绑定,形成费孝通先生所指的“差序格局”。在此体系中,互助不仅是美德,更是生存的必然,那种一家有难百家帮的氛围延续数千年。每一个体皆嵌入纵横交错的关系网络,人情往来既是情感表达同翔网,亦是隐性的社会契约。这种紧密固然孕育出“满目生香”的亲近感,却也未尝不是一种无从选择的束缚。它的温暖,某种程度上确实是活动范围的局限与宗族、血缘关系固有的依存规则。
展开剩余63%现代性大踏步发展的铁律则打破了这恒定的星系。城市化与全球化驱动着空前的人口流动,个体从传统的血缘地缘纽带中“脱嵌”而出,获得了天南海北前所未有的选择自由与相互融合体系。与此同时,竞争的加剧、生活节奏的疯狂加速,驱使理性计算成为主导行为必然。教育体系亦与之共谋,侧重于传授“何以谋生”的知识与技能,而非“如何共处”的伦理与智慧。这一切并非道德的堕落,而是社会结构巨变在人际维度上的必然呈现。就等于人们从“人情”的温情束缚中解脱,却也滑入了原子化与工具化的冰冷河流。
然而,若因此将“人情味淡薄”简单地标定为“社会进步的标志”,则无疑是一种冰冷的决定论,它低估了人类主体性的力量,更忽视了进步应有的丰富内涵。真正的社会进步,绝非仅以GDP、城市化率或科技指数来丈量,更应涵盖人的情感福祉、社会的文明温度与道德的提升。一个只有效率而没有温情、只有个体而没有连接的社会,是一座辉煌而荒芜的迷宫。在此背景下,善意更是人世间最暖的色调,是永远没有过时的遗存,而是拯救现代性于冰冷漩涡的最重要解毒剂。它并非要求回归无法逆转的过去,而是主张在全新的社会形态中,进行一种“理性的深情”的重建。善意是化干戈为玉帛的智慧,是向困厄者伸出的援手,它超越赤裸的利益计较,根植于生命本有的真诚与慈悲。它不依赖固定的熟人网络,却能在一瞬间于陌生人之间架起温暖的桥梁。
历史的天平从不应只称量帝王将相的功业,真正托举时代前行的,是无数无名者的汗水、选择与微小善念。这些普通人用日常生活中的善意抉择,默默书写着历史最真实的底色。每一次“用心爱”的理解与尊重,每一次对他人需求的真诚关照,都是在为整个社会的情感银行储蓄资本。因此,我们无需为“人情味”的看似淡化而悲叹不已,亦不能冷漠地视其为进步的勋章。我们面临的课题是:如何在一个流动、开放且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,有意识地培育和释放那无关利益、只关乎真诚的善意。它要求教育在传授技能之外,更照亮价值;要求我们在追求个人成就时,不忘对他人的关怀与责任。
当都市的霓虹取代了乡村的炊烟,当算法试图定义我们的关系,唯有人性中自觉选择的善,能够如春日微风,轻柔地拂过人心,让荒凉亦生繁华。一个真正进步的社会,必是效率与温情、个体自由与共同体意识共舞的社会。在那里,善不仅是古老的遗训,更是面向未来的文明基石,它让世界报以温柔,使生活处处洒满人性的光辉。
发布于:陕西省富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